銀泰公益基金會“蔣氏家族與中國近現代史研究計劃”2016年度青年學者研習營全體成員,觀看了講述抗戰時期中國空軍飛行員戰斗與情感的紀錄片《沖天》,一同觀影的還有《沖天》導演張釗維、抗戰空軍后代吳緣、杭州文史學家及當地市民。
女性視角下的空中戰爭
紀錄片《沖天》描繪了抗戰時期幾位中國空軍飛行員的空中戰斗,以及他們跟親友之間的情感故事。宏觀與微觀并陳,兩者交織出兼具歷史敘事以及情感血肉的戰爭史詩。影片費時一年半制作,橫跨中港臺三地拍攝,聚焦1937到1945的八年抗戰期間中國空軍,以三位飛行員背后的女性視角,展現她們如何面對戰爭。三位女性分別是戰爭初期“四大金剛”之一的劉粹剛夫人許希齡,民初才女林徽因,以及《巨流河》作者齊邦媛。由賈靜雯、張艾嘉、蔡燦得三位女星獻聲代言。全程旁白由則由被評價為“連聲音都是戲”的金士杰講述,帶領觀眾重新體會那個時代的熱血與愛情。
影像媒介中的大歷史
影片放映結束后,銀泰公益基金會秘書長主持現場互動交流環節。首先,“飛虎隊”中國籍飛行員吳其軺之子吳緣,分享了父親的戰斗經歷。抗戰時期,吳其軺擊落過5架日機,4次成功飛越死亡之線“駝峰航線”,自身也曾被擊落過3次,幸而大難不死,獲得盟軍司令部的特別嘉獎,被授予“飛行優異十字勛章”和“航空獎章”。
飛虎隊”中國籍飛行員吳其軺之子吳緣(中)、《沖天》導演張釗維(右)
隨后,現場觀眾與電影導演張釗維就影片的拍攝初衷、拍攝細節、呈現方式、歷史研究成果的大眾化傳播等問題進行交流互動。
《沖天》導演張釗維
導演張釗維出身史學專業,深受史學著作在大歷史脈絡里表現人物,呈現細節的寫作方式的影響。導演希望該片通過當事人或其后代的回憶,以更生活化、更生動的細節感染觀眾。導演也希望通過當事人的講述,把這段故事一代代流傳下來。
關愛老兵志愿者提問
張釗維認為,歷史書寫應涉及人物的內心情感,他希望通過呈現空軍眷屬的心理狀態,反映出那段歷史不僅是一場戰爭,也是整個社會破碎的過程。
銀泰研習營青年學者提問
張釗維坦陳,他希望自己的每部影片都能盡力做到“溫故知新”,不是去做文字的影像化,而是在影像的編排里,去發現新的視角,做出不同以往的呈現。
杭州市民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