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莉海喜歡稱自己是“守島人”。13歲那年,他和父親第一次劃漁船登上東鑼島,立即就愛上了這里,“這里的海水比其他地方都清澈,到處都是肉眼可見的漂亮貝殼,一口氣跑到山頂眺望大海,舒服又自由”。10年后,從海洋與水產專業大學畢業,馮莉海再次踏上這片土地。他覺得這就是一輩子的緣分了。
馮莉海:守島人、三亞東鑼島海上游樂有限公司員工
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
東鑼島位于三亞市崖州灣西南海域,獨山成島,因俯瞰形如銅鑼而得名。面積大約11.36公頃,相當于三亞著名海島蜈支洲島的十分之一。2013年東鑼島開發項目獲得批準,投資控股主體為銀泰集團。
最初,島上沒有淡水、沒有電。入島之后,馮莉海和同事們自己動手拉來了發電機、煤氣爐、海水淡化設備、又修建雨水蓄水池,才能基本滿足島上駐守員工的生活條件。
工作人員進駐東鑼島后,三亞東鑼島海上游樂有限公司首先確立了“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基本原則。島上產生的垃圾他們會收集分類、及時清運至對岸指定垃圾處理站;生活、生產的污水,經過無害處理,用于沖廁、澆灌,保證向海洋零排放。馮莉海和同事們盡量做到不留下入駐的痕跡。
東鑼島距離對岸漁村僅有3.8公里距離,受利益驅使,很多當地漁民和外來不法分子到附近炸魚挖礁。由于長年盜采,附近海域的珊瑚礁已經奄奄一息;而島上,當地企業在90年代搭建的鋼結構設施已經銹跡斑斑、破敗不堪。面對東鑼島的生態環境正在不斷退化、海域生態系統難以自然恢復的情況,銀泰集團也進一步意識到:僅僅保護是不夠的,必須采取更有建設性的措施。為此,銀泰集團投入147萬元,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東鑼島的生態修復工作。
三大修復工程
接到任務后,馮莉海和他的同事們擼起袖子開干了。為了進一步掌握東鑼島周邊海域珊瑚礁的分布情況,馮莉海和同事們先是對周邊海域進行了三次布點調查,詳細掌握了東鑼島珊瑚分布和生長情況,又確定了珊瑚移植工程方案和修復區域。2020年9月底,馮莉海領著珊瑚移植技術人員到達東鑼島指定珊瑚修復海區現場查勘,無奈整個海區因雨季影響,能見度很低,不適宜開展本底調查。隨后南海又進入臺風季,東鑼島周邊海域水質渾濁,海況不佳。眼看不可抗力因素影響工期一拖再拖,馮莉海心急如焚,立即與珊瑚施工單位協商調整方案,改為在原廠基地培育珊瑚苗種。 半年之后,東鑼島海域條件終于達到珊瑚移植要求。馮莉海和施工單位一起把原廠基地符合標準的現有珊瑚苗種集中運送至生態修復區。各種珊瑚苗以一米間距原位固定在裸露的海底自然礁盤上,然后再一一貼上標簽、拍照留存——4326株珊瑚苗有了完整又珍貴的檔案記錄。馮莉海說,“這就是我們的家底兒,一定要摸清楚。”
珊瑚種植現場
除了珊瑚移植,馮莉海還和同事們投放了適合東鑼島海域生長的貝類共126萬余粒,以補充漁業資源;島上,特意選擇了契合海島特性,耐熱、耐旱的小葉榕,諾麗樹等樹苗進行補種。綠化工程、增殖放流、珊瑚移植,這三大生態修復工程完成后,去年4月底,東鑼島項目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順利竣工并通過了專家驗收。
實施島上的綠化工程
但是,馮莉海們的工作還遠遠沒有結束。他每周還要幾次固定上島,帶領2名長期駐守員工一起進行巡邏。先到山上進行巡護,看看是否有危險火種,植被生長情況如何,然后再對島周邊海域進行巡邏,勸離周圍漁船的作業干擾,持續監測生物資源恢復情況。
在馮莉海們的守護下,東鑼島已經從一個荒島,逐漸煥發出了勃勃生機。馮莉海說:“東鑼島現在就像一個穿戴一新的小姑娘,正款款向我們走來”。他希望小時候見到的美景可以永駐。